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

民大首页 ENGLISH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民大快讯
  • 双塔校园
  • 教学科研
  • 民大人物
  • 民大校报
  • 双塔之声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民大快讯
  • 双塔校园
  • 教学科研
  • 民大人物
  • 民大校报
  • 双塔之声

教学科研

当前位置:  网站首页  >  教学科研  >  正文

孙杰教授课题组去除水中塑化剂污染研究成果在Water Research上发表

作者:向琦    来源:资源与环境学院

近日,资环学院孙杰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水协会刊、环境领域Nature指数顶级期刊WaterResearch上发表,提出了一种新型降解自然水体中塑化剂的电化学体系,论文题为Electro-peroxone with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: A novel system for degradation of plasticizers in natural effluents。研究生向琦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,孙杰教授为通讯作者。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watres.2022.118302

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,用于提高塑料等材料的柔韧性和易加工性。邻苯二甲酸酯类是最常见的塑化剂,难以自然降解,具有生物累积性和内分泌干扰效应,人体大量摄入可造成发育障碍。电过氧化技术(Electro-peroxone,EP)被认为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水处理工艺,但在自然水体中的使用受到低电导率和高运营成本的限制。孙杰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电化学体系,通过将EP与固体聚合物电解质(EP-SPE)耦合来克服这一限制。

EP-SPE体系仅需10min即可实现50%塑化剂的矿化,电解能耗为1.0 kWh·m-3,而在传统的EP体系中需要60min以26.6 kWh·m−3的能耗才能达到50%塑化剂的矿化。孙杰教授课题组详细研究了EP-SPE的动力学和机制,而且通过EPR表征和动力学模型揭示了活性氧物种的产生、瞬时浓度和降解贡献。课题组分别以长江、东湖、二沉池和地下水四种天然水为背景进行测试,证明了EP-SPE的普遍适用性。此外,EP-SPE在15次运行后没有表现出任何性能下降。因此,该项研究为天然水体中的塑化剂净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。

责编:刘虹   审核:潘文君   上传: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4-21

上一篇:bat365官网第二届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实验班开班

下一篇:药学院与思摩尔国际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大健康产品

民大微博

热门新闻

  • 1

    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硕士研究生洪雨欣论文被顶级国际学术会议ACM Multimedia ...

    2024-07-22
  • 2

    2024年泛函分析空间理论及其应用研讨会在bat365官网召开

    2024-07-21
  • 3

    校医院举办职工子女暑期研学活动

    2024-07-21
  • 4

    宋发军带队赴北京理工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推进校际交流合作

    2024-07-20
  • 5

    bat365官网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

    2024-07-19

Copyright 2021 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